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声音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系列发言
发布时间: 2016-08-24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

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记者:十年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台了哪些重要文件? 

冯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央16号文件颁发后,教育部和有关部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先后研究制定了几十个相关和配套文件,制定印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推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又对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进一步部署和安排。教育部先后编发1000多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报》,总结交流各地各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

记者:这些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取得了哪些突出进展?

冯刚: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不断巩固,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果日益显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比如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教育部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连续举办多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班,实施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等,努力使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专职辅导员已超过10万人,与2004年底相比增加一倍多。又如在大学生党建工作方面,高校普遍建立完善了政治审查、集中培训、发展对象公示、党组织集体讨论表决等发展程序,把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具体化,把符合标准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经过多年努力,高校本科生中“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已经实现。普通高校学生党员占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从2004年的7.1%提高到2011年的13.2%。

记者:十年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冯刚:经过多年努力,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绝大多数青年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乐于向社会和他人奉献爱心。特别是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大事喜事中,在抗击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严峻挑战中,广大青年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大学生中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扶危济困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黄来女、赵传宇等十多位大学生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记者:下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考虑是哪些?

冯刚: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深刻变化、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央16号文件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特别是要更加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电视台

“大有作为、大有希望的一代”

2012年是“90后”大学生成规模走出大学校园的第一年。6月2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2012届本科毕业班全体辅导员的一封信,并就欢迎首届“90后”大学生走向社会刊发评论,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记者就“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专访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

记者:当前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是“90后”,他们的思想、追求和风貌如何?

  答:根据2012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综合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近九成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表示赞同;90.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表示乐观;逾九成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98.7%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将“追求理想信念”作为入党最主要动机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

  近年来,大学生身边可亲可敬、可学可鉴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62位道德模范,其中有15位大学生当选。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中4名是大学生。近8年来,表彰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共64名。从“鸟巢一代”到“海宝一代”,“90后”中国大学生们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华民族全面崛起的群体担当”。

记者:“90后”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主流态势是怎样形成的?

  答: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

  各地各部门各高校坚定信心、建章立制、形成合力,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灵魂和根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深入人心,实践育人工作不断推进,文化育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保障不断夯实,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迈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广大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学生先进典型刻苦钻研、创新创业,关心他人、投身公益,自强不息、孝老爱亲。他们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精神激励着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记者:如何为“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

答:下一步,教育部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就《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开展试点测评工作。二是启动“高校实践育人示范项目”,进一步推动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三是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征集、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精神、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辅导员誓词。四是研究制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措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五是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发挥示范效应。六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

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您对此有哪些突出的感受?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概括一下。

  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大势,描绘美好前景,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力量。大会顺应人民的愿望和期待,无论是提出发展目标还是部署工作任务,都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人民利益,“人民”成为报告的关键词,民生成为大会的关注点。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无论是宣示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还是宣示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都聚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可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的一条主线。如果要用关键词来概括,我认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必须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2、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您觉得这一要求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正如您所说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这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事关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和部党组部署,注重整体谋划,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夯实基层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全国高校保持和谐稳定。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一切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服务和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还做出了很多具体的部署,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司结合自己的工作,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

  对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遵循党的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具体说,有这么几项工作非常重要。

  一是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我们要适应高校办学规模扩大、管理重心下移的新形势新要求,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以服务师生、做师生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落实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务工作者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

  二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也必须坚持质量导向。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育人责任落实到学校每一位教育、管理、服务者身上,将具体工作结合到资源配置的环节之中。启动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及时发现和推广典型和先进经验,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丰富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净化和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唱响网上主旋律。多渠道提高辅导员培训质量,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建设若干个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启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品牌建设项目。积极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精心做好大学生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加强研究生、少数民族学生和国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强化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科支撑。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必须加强研究。只有进行认真的研究,才能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我们将启动专项计划,着眼问题导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扶持出版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著,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撑作用。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坛、高校党的建设创新论坛等工作交流研讨平台。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工作。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抓好高校和谐稳定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关系广大师生切身利益。我们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立足于主动建设,着眼长远、健全机制,搭建平台、丰富手段,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创新校园安全管理和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为统揽,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的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体系,拓展安全教育覆盖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确保高校和谐稳定。

  4、从思想政治工作司的工作来看,如何促进这方面的工作?怎样才能把这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考虑,要在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把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向深入,确保把维护高校和谐稳定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将更加注重整体联动,争取有关部委支持,调动各省区市教育工作部门积极性,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构建部省校三级联动的高校党建思政和稳定工作机制。我们将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抓关键抓大事,在加强指导和推动落实上下功夫,坚持项目化推进,毫不放松地抓好那些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重点工作。我们将更加注重面向基层,把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文章来源:思政司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答记者问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此,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提问。

  1. 请问《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出台的?

  答: 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他们与学生年龄接近、沟通互动较多,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很大。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爱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2012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会见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代表时强调指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2012年6月,在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高校党组织要切实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来抓,关心青年教师,及时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全面进步。在今年五四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包括高校青年教师在内的广大青年提出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统一部署。

  2012年2月,教育部组成调研组,在北京、天津、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等14个省市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调研,百余位省级教育工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高校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和高校青年教师代表参与了调研座谈。在此基础上,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组织起草了《意见》初稿,先后在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全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会等会议上广泛征求各地各高校意见。今年初以来,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会部署,进一步丰富完善,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形成《意见》。

  2.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发展未来、关系人才培养未来、关系教育事业未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请介绍一下《意见》的定位和主要内容。

  答:《意见》与《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共同构成指导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

  《意见》包括七大部分,共16条。一是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从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等方面,就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提出要求。三是就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出部署,要求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四是明确提出要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五是提出要努力拓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六是着眼于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就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等方面提出要求。七是强调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工作基础保障。

  3.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师德建设,就此,《意见》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重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要深入、持续开展,不能走过场。要充分运用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作用,邀请高水平专家把理论问题讲深讲透,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信度和效度。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方式,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建立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实现教育学习目标。

  强化师德建设重在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意见》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要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失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4. 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是当前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请问就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意见》提出哪些具体要求?

  答:要着眼于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思想入党是一辈子的事,要在青年教师入党后持续开展教育工作,持续增强青年教师党性修养,持续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要突出长效性、专业化,以培训为主要手段,以党校为主要渠道,定期制订青年教师党员培训规划,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同时,《意见》对每年面向青年教师党员开展的集中教育学时也作出明确要求。严格党员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尤其要注重日常管理、严格组织生活。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正面引导,通过树典型、立标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高校青年教师关注自我发展,同时也注重社会参与,要针对年轻教师群体特点,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发挥青年教师党员主体作用,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党内事务参与度。

  要着眼于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高校青年教师是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希望,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尤其要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注重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培养,充分发挥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青年教师中有影响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作用。在发展党员时,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考察青年教师的一贯表现和对重大问题的态度,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切实提升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

  要着眼于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在队伍建设方面,要选好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注重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在支部设置方面,要根据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按照便于有效开展工作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在支部作用发挥方面,要致力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不断丰富支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不断增加党支部吸引力凝聚力,有效提升党支部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5.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丰富方法、拓宽途径,就此,《意见》提出哪些要求?

  答: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时代新情况和青年教师新特点,丰富方法、拓宽途径,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善于利用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网络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

  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推动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

  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要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完善有关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落实相关待遇。

  要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对自身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6.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严格管理与关心服务相结合。为着力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意见》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通过主动服务和温暖关怀,使高校青年教师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让更多的高校青年教师敢于有梦,坚定理想,潜心学术。

  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青年教师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关注,及时发现并努力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方面的困难,加强对青年教师在业务发展方面的指导,同时,在温暖关怀中增强教育效果。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要积极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通过加强教育,提高青年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提高自我调试能力。通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支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教育咨询机构,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

  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平台。通过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考评机制,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特别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破格晋升的发展机会。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青年教师收入水平,为他们安心学术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支持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青年教师意见。

  7.《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开展好工作,《意见》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不多、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意见》明确指出,要强化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由各地党委组织、宣传和教育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并定期督促检查,形成长效机制。要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努力形成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高校党委要定期听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务实并富有创造性地做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工作保障,确保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特点的研究,在创新实践中全面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质量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冯刚司长笔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更加注重用综合改革的思路、协同创新的办法、整体推进的机制、好用管用的载体、久久为功的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求我们要以创新载体为切入点,探索“三爱”教育有效形式,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体现“三爱”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把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人物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制度化。推动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大力选树“三爱”先进典型,用典型示范深化“三爱”教育。以改进评价为突破口,着力建设“三爱”教育长效机制。把“三爱”教育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日常评优评奖、招生录取和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的一项重要依据。把“三爱”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工作,纳入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教师的考核内容。

  把创新高校基层党的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对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养、组织生活、工作条件保障等工作进行系统规范。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标准。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切实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和服务工作,注重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示范引领作用。

把网络建设与管理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把握网络阵地建设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网络阵地建设新模式,扎实推进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启动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把“易班”建设成为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全国性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实施“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计划。加强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的跟进指导,引导学术大师、教学名师等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有效开展网上思想疏导与舆论引导。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政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以及校园微信公共账号建设。成立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增强高校主流网络舆论的互联互动。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报》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标准(暂行)》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问:请简单介绍一下《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下发以来,中央各部门、各地各高校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使辅导员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待遇保障不断改善,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一系列重点时期、重大活动、重要事件中,表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成为让党放心、受学生欢迎的重要育人力量。十年来,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从 2004年的4万多人增加到如今的12.7万人,以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辛勤耕耘,无怨无悔,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按照“立标准、建机制、提质量、促发展”的整体思路,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把研究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重要举措列入了教育部重点工作。

  自2012年5月以来,教育部以课题形式委托专家开展研究,梳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在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制定起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和调研,先后赴多地组织当地高校党委负责同志、学工部门负责同志、人事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宣传部门负责同志、理论专家代表、辅导员代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了近百所高校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各地各高校和教育部有关司局的意见,于今年三月修改完成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2.问:发布《标准》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3.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标准》的主要内容。

  答:《标准》主要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与要求。

  《标准》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进行选聘。

  《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应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作为职业守则,应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方面不断拓宽储备,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标准》从初、中、高三个职业能力等级,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方面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对辅导员在不同职业功能上应具备的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明确要求。

  4.问:《标准》为什么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

  答:《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目前是一个导向型标准,《标准》之所以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是为了体现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帮助广大辅导员根据自身的工作年限,更清晰地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方向和目标,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步提升。当然,有条件的地方和高校也可将《标准》作为高校辅导员评定职称职级的参考依据,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政策。

  5.问:在落实《标准》方面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答:为推动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执行《标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将于近期发布有关实施要求。

  一是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标准》作为本地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辅导员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辅导员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辅导员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组织开展《标准》学习宣传活动。

  二是要求各高等学校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标准》的具体措施,规范辅导员工作职能设置,制定辅导员准入标准,完善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确保辅导员培养培训经费保障,加强辅导员专业发展规划,注重辅导员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健全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和管理机制。

  三是要求各级辅导员培训基地围绕《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辅导员培养培训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推进高质量辅导员培训教材编写,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培训内容,增强辅导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要求高校辅导员深刻理解《标准》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标准》主要内容,全面落实《标准》各项要求,把《标准》作为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

                                                                  文章来源: 教育部

突出五个“融入” 重在管用实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深入持久、扎实细致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意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国教育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

  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形成《意见》

  谈及意见的出台背景,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说,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今年5月4日、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北京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视察,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重要讲话。这为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指导。今年以来,各地各校掀起学习贯彻热潮,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取得了显著实效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值得进一步总结、凝练和推广。同时,针对工作中一些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改进。

  三是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的长期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意见》在总结凝练各地各校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基础上,提出重点工作措施,推动形成有示范、能落实、可督查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推进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

  据介绍,今年6月以来,教育部组织力量,对北京、山东等18省市、14所直属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项调研。征集各地各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案例150多个,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和总结。起草《意见》过程中,召开10多次工作研讨会,广泛征求部内司局和战线意见建议,对文稿多次讨论修改完善。10月,经教育部党组审议,会签团中央联合印发了《意见》。

  五个“融入”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意见》主要从五个方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一是融入教育教学,形成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体系。具体举措包括: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修订德育、语文、历史教材;实施高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等。

  二是融入社会实践,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具体举措有:建立完善师生志愿服务体系,成立教师志愿服务组织,制订实施《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推进“大学生讲师团”暑期“三下乡”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机制。具体举措包括: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形成系列校园文化品牌;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挖掘校训、校歌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繁荣校园文艺创作;选树传颂“校园好故事”“校园好声音”,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是融入制度建设,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制度安排。具体举措有: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修订师生行为准则,建立和规范学校礼仪制度;探索建设学生诚信档案;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等。

  五是融入研究传播,形成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机制。具体举措包括:设立研究专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开展网络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强化工作保障;积极推动工作创新等。

  《意见》重在管用和实效上

  两部门联合出台《意见》的目标是什么?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说,《意见》以建立管用、实效的长效机制为目标,重点在“融入”上下功夫。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方式,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

  《意见》坚持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形成可示范推广的工作动力系统和实践模式;注重落细、落小、落实,形成广大师生日常行为准则;注重继承与创新,善于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总结凝练基层创新的经验和智慧,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对下一步如何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要求:一是各地各校要明确领导责任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评和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二是不断总结基层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进行梳理,编制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汇编》,供各地各校借鉴。三是适时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或现场推进会,研讨各地各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推广理论和实践成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途径,形成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长效机制建设的舆论氛围和工作态势。

                                                                 文章来源: 思政司